当前位置: 首页 > 人才培养 > 研究生 > 新闻动态 > 正文
用活红色资源,传承红色基因
  • 日期:2021年05月20日
  • 编辑:
  • 浏览次数:
  • 【字号:
  • 打印本页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也是周恩来同志入党100周年。立足党的百年历史新起点,2021年5月15日,公共管理学院研究生社会保障党支部赴江苏省淮安市周恩来故里,举办了“红色基因代代传”主题党日活动。

悦读专业百年党史

早上7:30,在大巴车行进途中,党员们借助《光荣与梦想:中国共产党社会保障100年回顾》、《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保障认识的变迁与发展(1997-2017)》等社会保障专业党史文献,重温了理论知识;通过“社保专业党史知识测试”的方式,检验和巩固学习成效;根据试题批改结果,嘉奖学习效果较好的党员;结合易错易混知识点,开展“专业党史知识大补课”。小小车厢,充盈着红色书香。

追寻革命先辈足迹

上午10:30,党员们抵达周恩来故里的第一站——周恩来故居。故居以“家”为内容主线,分别从童年、家世、家风三大板块,全方位展示了周恩来清正严明的家风以及高尚的人格风范。在党支部副书记凌益敏的讲解下,党员们参观了周恩来童年读书处、诞生地、祖堂屋、书画苑、周恩来家世家风图片展等景点,身临其境,寻觅一代大国总理、党员楷模的启蒙教育之源、思想文化塑造之根、“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精神之魂。

下午13:30,党员们登临“八一”南昌起义的“烽火台”(主馆),默数象征周恩来任总理职务年龄的台阶五一级;抚摸寓意周恩来“四个现代化”构想的花岗岩石柱;在周恩来汉白玉像前,重温入党誓词,为革命先烈哀悼献花;向十里长街送总理的灵车鞠躬致敬;在陈列展一幅幅图片、一件件实物、一段段影像资料前驻足。45年前,周总理走了,他把一生全部精力都献给了党和人民,直到生命最后一息。

传递红色四史故事

下午15:00,在回程路上,根据出发前的分组,党支部革命精神采集小组分工协作,在党支部微信群、朋友圈、微信公众号等新媒体平台上,让红色故事见微知著,向更多的师生、家人和朋友传递。

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的奋斗精神组

九岁、十岁分别痛失两位母亲之后,十二岁的周恩来只身离开淮安老家前往东北读书,并说这是他生活和思想转变的关键。这次的离家,从江淮平原来到白山黑水的东北,周恩来被其伯父安排到铁岭银冈书院读书,接受不同于旧式私塾的新式教育。当时,中国的民族危机日趋严重,东北是帝国主义在华争夺的重点。怎样把人民从水深火热中拯救出来?怎样使中华民族得到振兴?周恩来早早开始了求索。1911年,在一次修身课上,老师问学生:读书是为了什么?年仅13岁的周恩来答到:“为了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可以说,这次的东北之徙,是周恩来生活和思想转变的关键。了解周恩来的生平事迹,感慨于周恩来总理的年少有为,坚强拼搏和胸有大志。大鸾当展翅! ——程俊、范晓芬、王颖

“踏平坎坷成大道,斗罢艰险又出发”的斗争精神组

踏平坎坷成大道,新中国的诞生,标志着一个新时代的开始。斗罢艰险又出发,周恩来担任政务院总理,邓颖超当选为全国妇联副主席,他们共勉道:“还得再鼓干劲,前进再前进啊!”这种斗争精神是广大党员干部必不可少的,面对新时代推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面临的各种困难和挑战,我们应该积极向先辈英雄学习,振作斗争精神,拿出面对挑战的勇气和战胜困难的决心,奋起拼搏,为国家民族和人民作出应有的贡献。 ——刘丹晨、刘佳燕

“国而忘家,公而忘私”的奉献精神组

1976年1月8日,周恩来总理与世长辞。消息传到美国纽约,时任联合国秘书长哈玛舍尔德决定联合国总部机构降半旗致哀,却招来了部分国家驻联合国使节的质疑。哈玛舍尔德解释到:“我做出这样的决定,是出于对周恩来这样一位廉洁奉公、大爱无疆的大国领导人的尊重。中国人民使用的被称作人民币的货币数以亿计,周恩来却没有一分遗产;中国人口有几亿之多,然而周恩来没有一个子女。你们国家的领导人有做到这样的境界么?如果有,那联合国也将毫无疑问会在贵国领导人逝世时,降半旗致哀。”这番话结束后,没有人再有反对意见。是啊,周恩来总理的一生,是为革命理想奋斗的一生,是为人民幸福辛勤的一生,更是为民族复兴奉献的一生。他用他的全部生命和满腔热忱,真正诠释了什么是“国而忘家、公而忘私”,也最终印证了那句“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誓言。

——张彤、梁陞、张文扬

一个红色基地就是一部鲜活教材,一次实地寻访就是一次精神洗礼。通过此次“红色基因代代传”主题党日活动,沿着周恩来的成长与革命足迹,研究生社会保障党支部的党员们既增长了知识,又培育了情感;既讲活了故事,又弘扬了精神。红色基因正渗进血液、浸入心扉,跨越时空,接续相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