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目标
在公共管理各专业中,既具有自然学科、工程与人文、管理学科并重的土地资源管理、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也拥有“偏软”的人力资源管理、行政管理、劳动也社会保障专业,这些专业即有涉及范围广阔、内容众多、同出管理背景的共同属性,又在培养目标、培养模式上各具特色,有“实”有“虚”,有纵有横。近年来,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及其在高等教育领域的不断运用,这些专业在人才培养模式上出现了纵横交错、虚实结合的趋势。这一方面表现在公共管理类专业人才培养出现了工程化、智能化的趋势,注重实验教学成为这类专业人才培养的一个主流趋势;另一方面表现在公共管理科学与工程类专业在走向更“实”的同时,也非常注重管理理念、管理理论等管理基本素养的培养。构建“公共管理学科综合实验平台”这一设想,正是在这样一种背景之下提出的。“公共管理学科综合实验平台”包括硬件平台和软件平台两个层次,硬件平台按照大平台、模块化的总体思路,力争实现虚拟与现实互动,建造以“信息获取+信息管理+信息分析+决策支持”为主线一体化的实验硬件平台;软件平台主要是指实验课程体系的构建,也包括实验室运行制度与机制的设计。初步设想是构建一个面向公共管理类所有本科专业的实验平台体系,实现课程建设、专业建设与实验室建设的良性互动。
力争通过3-5年的时间,建设成为具有一流硬件设备和先进软件相配套的公共管理学科综合训练中心,可供公共管理各专业教师和学生进行相关教学软件的开发与演练运用。发挥学科交叉的优势,把国内外一流的各类公共管理模拟实验软件整合到统一的平台上,让学生将学到的专业知识通过实验平台融会贯通。在此基础上建立公共管理案例库,使之成为一个集教学、科研、学术交流为一体的多功能公共管理综合实验中心。
以实验中心的信息化、网络化管理、实验室对外开放及实验教学手段的现代化为建设工作的重点,有效更新和增购基础教学仪器设备,促进中心实验教学仪器设备的有效提升。从有利于培养学生基本技能、综合素质及创新能力的要求出发,全面深入地开展系列实验课程的教学改革,建设一支教学和学术水平高的师资队伍。将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紧密结合,更多更好开设体现时代特征的实验教学课程,使全校学生能够充分利用公共管理综合实验教学体系这一先进的实验平台,为保证学校培养出高质量的公共管理创新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
努力把中心建设成布局合理,结构优化,管理有序,开放共用,资源共享的省级基础课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同时积极创建“国家级公共管理综合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建设思路:
实验中心将以“普及公共管理技术手段、促进学科交叉发展”为己任,以服务于教学科研为宗旨,以公共管理学科为依托,将实验中心建设成为管理规范、运作高效的管理学实验教学基地,力争将实验中心建设成为培养拥有高技术武装的管理人才的教学科研基地。为了加强对学生“能力和素质”的培养,中心在发展过程中,紧密依托土地管理国家重点学科的学科优势,依托以教授为龙头的高水平教师队伍的人才优势,依托土地资源管理国家重点专业取得的骄人成果优势,秉承“强调科学研究和实验教学的相辅相成”的实验教学理念,结合公共管理学科发展速度快、知识覆盖面广、学科交叉强、实践要求高等学科特点,从新课开设、项目设定、教师培训、实验条件建设等各个环节促进科研成果向实验教学的转化工作,一方面不断加强实验教学内容的深化、优化和现代化,另一方面也不断从学生培养中发现人才,向各科研团队和项目输送。实现良性互动的“内容输入,人才输出”循环体系。作为实验教学环节的重要组成部分,实训体系和实习基地的建设起着重要的作用。体系的建设应本着发挥公共管理各专业特长的原则,使学生在实践过程中能充分达到提高个人能力的目的,同时满足服务社会的要求。在实训体系建设方面,我们将本着“理念先进、技术熟练、影响力大、可持续发展”的原则选择和安排实训内容;在承载实训的实习基地建设方面,我们将本着“就地就近、互惠互利、专业对口、相对稳定”的原则,在有关部门的协调下,积极与相关单位建立校外实习基地。截止目前,我们已经初步建立了22个教学实践基地。
中心将力争以上述工作为基础,形成“以暑期实训为载体,以实验教学中心为核心、以校外实习基地为卫星”的三位一体开放式实习体系。努力为学生营造一个能够直接为社会服务的氛围,达到强化科研创新能力和应用创新能力的目的。
公共管理各专业传统的专业实习,一般都安排到对口的业务单位进行,这种安排有其积极的意义,一方面,学生通过在对口单位经过一段时间的业务实习,可以将所学的专业知识与单位实务充分结合起来,提高其独立应用专业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另一方面,在对口单位的专业实习,也为同学们提供了一个接触社会了解社会的良好机会,同学们不仅可以就此对业务单位的业务流程、管理方式做比较具体的了解和掌握,还可以通过实习总结相互取长补短、发现不足,进一步明确自身发展的努力方向。
然而现实的情况是这种专业实习方式的出发点和所要达到的目标远远超过了实际的实习效果,这里面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的原因所至:
首先,从实习单位角度看,每个工作人员的任务十分饱满,工作压力大,个人尚且自顾不暇,指导实习更是“忙上添乱”。再加上,实习单位的各项事务处理工作非常复杂,多数单位已开始利用计算机进行事务处理和业务管理,对系统数据的安全性和保密性有一定考虑,即使接受了实习学生,也大多不愿意让没有经验的人接触系统,因此,实习学生基本没有太多直接参与工作的机会。即使有机会,一则企业多实行岗位制流程作业,实习学生练得再好,也只是“只见树木,不见森林”;
其次,从学校角度讲,一是实习经费不足,二是实习时间过于集中,场地分散,不利于教师实习指导,答疑解惑;
再者,本科生就业形势竞争日趋激烈,许多学生在安排的实习期间,忙于寻找工作单位,不能安心认真完成实习任务,实习计划完全流于形式,无法达到预期的实习效果。这种现状较为普遍,也更令人担忧,素质教育何能落在实处?
而公共管理学科综合训练中心的建设,则可以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难题,一方面中心各实验课程与实验项目的设置充分考虑了专业课程与实务的有机结合,确保学生在相关实验演练和操作中,灵活应用理论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提高综合素质;另一方面,中心的各项实验环境大仿真性设置,还起到了让学生“秀才不出门便知天下事”的效果,可以让学生在宏观上把握业务流程管理,并且可以大大缩短由理论到实践的转向周期,起到实务环境所无法起到的实习效果。
公共管理学科综合训练中心将加强公共管理领域的典型案例库建设,充分挖掘案例教学对公共管理学生的“敏锐的洞察力,善辩的思考力,决策的执行力”培养的积极作用,为学生的素质培养打下坚实的基础。
公共管理综合实验示范中心的主要任务是承担本科教育基础阶段的实验教学。实行校、院两级管理,由学院具体负责管理运行,实行主任负责制,专兼职队伍结合,人、才、物统一管理,开放式、多功能、综合性实验室管理体系。
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实验中心的服务对象扩展到全校直至省内相关专业的所有本科学生,并要求开设不同类型的实验课程。在同一学期内,一个实验室可能与多门课程的实验内容有关,而一门实验课的不同的实验内容可能在不同的实验室进行。实验中心承担各实验课的全部教学任务,为充分利用教学资源、提高办学效益提供了组织保证。
在运行模式上,教学实验中心在保证教学计划规定的任务安排外,向本科生和研究生在全部空间、全部设备、全部工作日开放。学生在管理人员和教师的指导下使用实验室资源。学生经培训合格,可预约登记,自行操作。实验室的开放环境为学生使用实验室资源提供各种方便,调动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最大限度地利用了现有设备资源,提高仪器设备及软件资源的使用率。
实验中心硬件建设为实验教学改革提供有力的物质保障。时新实用的公共管理专业模拟应用软件的研发与应用,不仅提高了学生实验的技能水平,而且也为压缩学时,充实实验新内容提供了余地,同时还为开出新的实验内容提供了物质基础。
以专业体系为主线建立实验室,其优点是有利于实验项目独立设课,以适应不同专业教学改革的需要,充分利用设备资源,满足不同专业学生的教学需求。
教学队伍的组织采取固定编制和流动编制相结合。中心正式编制教师设为首席专业课程实验指导教师,主要从事实验课程与实验项目的设计与教学示范,流动岗位主要是吸收其他专业教师和研究生参加实验教学,资深教授(包括博导)参与实验教学,在实验教学过程中把关,在保证教学质量上发挥作用,也为青年教师及研究生、助教起示范作用。
通过定期培训和轮岗,新实验课程项目的岗前培训提高试验指导教师的业务水平。通过讲评、交流、观摩等方式,组织实验指导教师在中心内、校内、校际间相关实验室和业务对口单位参观学习,提高专业业务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