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学术公告 > 行知论坛 > 正文
“山与水”主题系列讲座第五期成功举办
  • 日期:2025年01月02日
  • 编辑:学术部
  • 浏览次数:
  • 【字号:
  • 打印本页

2024年12月29日上午,由浙江大学、华中农业大学、南京农业大学、中国农业大学、四川大学、东北大学六所高校相关学科和《中国土地科学》编辑部联合发起的“山与水”主题系列讲座本年度第五期顺利举办。

本期讲座由中国自然资源经济研究院吕宾研究员、南京农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郭贯成教授做主旨报告,特邀中国农业大学土地科学与技术学院朱道林教授和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谭荣教授为主旨报告点评,并围绕“全民所有自然资源产权”问题展开探讨。会议由《中国土地科学》执行主编王庆日研究员主持。

中国自然资源经济研究院吕宾研究员带来了题为《我国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建设的进展分析》的主旨报告。报告从我国自然资源产权制度的概念内涵、基本理论,我国产权制度的发展过程、制度建设以及仍存在的问题和研究重点等层面展开。吕宾提出自然资源产权制度起源于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经济学并对比了西方经济学的产权理论和我国现有产权制度体系的差异,强调了我国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体系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体系的影响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下建立起来的自主知识体系。研究认为我国现有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体系的构成主要包括所有权、产权、物权、债权、人权,所有权、使用权、管理权以及产权制度与资产管理制度等方面,资产清单、监督考核等制度是体系中的核心组成部分。

  

中国农业大学朱道林教授对报告进行了点评,指出自然资源资产作为具有公共物品属性的稀缺资源离不开政府手段的配置和保护,报告详细分析了我国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体系的理论依据和制度建设的发展历程,不仅是开展自然资源资产现状分析和问题探索的重要基础,也能够为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改革探索提供科学依据。

南京农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郭贯成教授作了《全民所有自然资源产权权能设定:制度梳理、改革探索和优化路径》的主旨报告。报告基于对全民所有自然资源产权权能设定的现有制度梳理,结合江苏、浙江等多个省份的具体案例,对我国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产权产能设定的改革探索做了生动具体的阐释。研究认为当前我国全民所有自然资源产权权能体系主要包括所有权的归属、权利和流转,用益物权的内容、设立与限制,担保物权的设立及其法律依据以及自然资源资产作为债权的行使情况等主要内容。现有对自然资源资产产权权能设定的改革大多聚焦于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的配置制度、工业用地市场化配置改革等方面,而国有农用地使用权的相关法律和制度不够健全、统一规范的水权交易法规尚未确立等难点和问题依然存在。并提出了相应的优化路径。

 

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谭荣教授对报告进行了点评分析,充分肯定了报告的研究价值,认为报告通过详尽的实地考察调研,让大家充分了解到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产权权能设定的现行改革方向和成效,丰富了研究视角。同时,谭荣教授也强调实证案例分析一定要和基础理论分析相结合,互为补充,才能使研究成果更加全面和完善。

此次讲座受到了来自各高校广大师生的积极响应与热情参与,通过本次讲座,与会者不仅收获了最新的研究成果与前沿理论,更在交流互动中拓宽了视野,增进了友谊,为未来的合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最后,王庆日研究员对与会嘉宾及在线同仁、同学的参与和支持致以诚挚感谢,并希望大家可以在新的一年持续关注和支持“山与水”主题系列讲座的相关学术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