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学术公告 > 行知论坛 > 正文
行知学术论坛之专家讲座“公共治理的智能化转型——DeepSeek会让公务员消失吗?”圆满结束
  • 日期:2025年04月09日
  • 编辑:学术部
  • 浏览次数:
  • 【字号:
  • 打印本页

为拓展师生研究视野,3月14日下午2:30在逸夫楼7021报告厅,以公共治理的智能化转型——DeepSeek会让公务员消失吗?为主题,由李长军副教授主持,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马亮教授系统解析了人工智能技术对公共治理的深远影响。活动通过理论阐述、案例分析与互动问答,揭示了智能化转型的核心逻辑与现实挑战,并围绕焦点问题展开深度讨论。讲座吸引了全院众多师生的广泛参与,学术氛围浓厚。


马亮教授指出,公共治理的智能化转型并非简单的机器替代人力,而是推动政府从传统官僚制向人机协同模式演进。当前政务场景中,生成式AI(如ChatGPT)已被广泛应用于公文写作,77.6%的公务员依赖此类工具提升效率,但过度依赖境外AI可能引发数据主权争议与政策幻觉风险。针对数字技术对公务员组织结构的影响,专家强调,技术正在推动政府组织向扁平化、模块化转型,传统层级制因数据共享和智能决策系统的介入而弱化,公务员角色需从事务执行者转向技术协同者价值决策者,重点强化数字素养、政策解读与伦理判断能力。

在互动环节,师生提出数字技术是否会影响公务员的组织结构以及技术竞赛安全隐患等问题,引发热烈讨论。专家指出,部分地方政府在数字化建设中盲目追求技术亮点。对此马亮教授呼吁从工具崇拜转向价值导向,以人民满意度、行政效能为核心评估指标,避免技术沦为政绩秀场,同时需加强顶层设计,推动跨部门数据共享与系统兼容性优化,切实解决基层指尖上的形式主义。活动最后达成共识:智能化技术不会让公务员消失,而是倒逼职业能力升级与组织模式创新。未来的公共治理需平衡技术效率与公共价值,通过本土化政务大模型研发、公务员数字领导力培养、跨部门数据协同等路径,实现善用技术善治社会的跨越。本次讲座既消解了对技术替代的过度焦虑,也为智能化时代的治理转型提供了理性框架与行动指南。

报告结束之际,公共管理学院李长军副教授对此次报告进行总结,他指出马教授在此次报告中体现出宏大的学术视野、丰厚的理论知识体系和扎实的调研基础非常值得大家学习。此次的学术讲座激发了师生的学术兴趣,有助于我院师生进一步探寻前沿的学术研究。至此,本期公共管理学院行知学术论坛之专家讲座在大家的积极参与中圆满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