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学术公告 > 行知论坛 > 正文
行知学术论坛之青年学者沙龙第二期圆满结束
  • 日期:2025年10月28日
  • 编辑:学术部
  • 浏览次数:
  • 【字号:
  • 打印本页

   为拓展师生学术视野,10月27日上午9点在逸夫楼8020会议室,北京大学教育学院博士后、助理研究员赵祥辉应邀为我院师生带来题为《“诺奖”人才是如何涌现的——基于卡文迪许实验室组织发展史的考察》的学术讲座。本次讲座由公共管理学院李人杰老师主持,吸引了学院众多师生的积极参与,反响热烈。

讲座开始,专家讲述了自己的研究历程,从早期关注博士生教育,逐步延伸到学者与研究场域的关系,进而将实验室作为研究对象,并梳理了实验室从炼金术工作坊到现代实验室的演变过程,还介绍了关于大学实验室嵌入演化、文科实验室的相关研究成果。

随后赵祥辉博士讲述了本次分享的核心主题——卡文迪许实验室与创新人才培养,首先采用复杂适应系统理论框架分析了该实验室的背景,接着将卡文迪许实验室的历史演进划分为创立期、兴盛期、转型期、衰微期四个阶段,还从技术范式、国际格局、科研治理模式、学科发展四方面剖析了实验室兴衰的内外驱动机制,并提炼出对我国创新人才培养的宏观、中观、组织层面启示,同时提及未来可拓展的研究方向。

最后专家讲述了文章投稿与修改过程,包括审稿流程、修改重点以及文章发表后的反馈,同时坦诚分享了研究中的遗憾,并提及未来计划撰写专著系统研究卡文迪许实验室。

   在提问环节,我院师生就哈佛MPA学生薪资翻倍是源于教育质量还是名校头衔、拔尖创新人才是自主涌现还是可通过培养实现及卡文迪许实验室诺奖得主成就与高等教育人才培养阶段的关联、复杂适应性系统理论在卡文迪许实验室诺奖人才链历史演进中的运用及该理论下外部环境与内部机制的结合方式问题与专家进行了激烈的讨论,现场交流氛围热烈。

   在报告结束之际,主持人李人杰老师对此次活动进行了总结,指出赵祥辉博士围绕卡文迪许实验室的研究分享极具深度与价值,同时肯定了报告中对博士生教育、研究场域等议题的延伸探讨,以及对文章投稿修改过程的真诚分享,这些内容为在场师生提供了丰富的学术视角与实践参考,最后鼓励大家以此次报告为契机,进一步关注科研组织发展与人才培养的关联,持续探索相关领域的学术问题。至此,南京农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行知学术论坛之青年学者沙龙第二期在热烈的氛围中圆满结束。


图文来源:张峪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