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专题报告的题目是《基于实物期权视角下的现阶段农村土地产权制度对农业绩效的影响研究——以生态脆弱地区为例》,作者是南京农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马贤磊。
1998年以来我国农村土地产权制度改革的核心是强化土地使用权的安全性和自由交易性,相关法规包括《土地管理法》、《农村土地承包法》、《物权法》、《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调解仲裁法》等。虽然政策制定者对改革绩效持有较高的期望,但是实际绩效究竟如何是急需回答的重要理论与实践问题。鉴于此,本项目以江西省和甘肃省两个生态脆弱地区为例,搜集农户调研数据,应用实物期权模型、农户交易成本模型、经济计量模型等经济学和社会心理学方法检验了“农地产权制度改革——农地产权安全性——农户行为(土地投资行为、参与土地市场行为、农村劳动力城市非农就业行为)——农业生产绩效”间关系,系统地揭示了当前农地产权改革的制度绩效。
主要研究发现:(1)现阶段的农地产权制度已经赋予农民自由的土地交易权,但是农地产权制度自身的缺陷和执行上的不彻底仍然危害着土地产权的安全性,导致农户实际的和感知的土地产权缺乏安全性,并且呈现明显的区域差异。(2)(感知的)农地产权安全性对农户行为决策具有显著影响。首先,农地产权安全性能够改善长期土地投资环境,激励农户长期投资,提高长期投资的实物期权价值;其次,农地产权安全性能够激励农户参与土地租赁市场和农村劳动力城市非农就业决策,促进土地租赁市场和农村劳动力城乡流转市场的发育。(3)农地产权安全性对农业生产绩效的影响由土地投资效应、土地投入效应、土地市场效应和农村劳动力城乡流转效应四部分组成。控制土地投资效应和土地投入效应后,农地产权安全性对农业生产率和技术效率的影响取决于研究区的土地租赁市场和农村劳动力城乡流转市场的发育水平。不完善的土地租赁市场和农村劳动力城乡流转市场导致农地产权安全性(如农户对土地证书重要性的感知水平)对农业生产率和技术效率具有负的影响。
政策启示:(1)未来农地产权制度改革的重心应该集中于提高农地产权的安全性,尤其是提高农户实际的和感知的土地产权安全性。鉴于当前土地法规在基层执行过程中对土地调整范围和土地证书重要性的约束较弱,建议加强政策宣传和完善相关监督机制逐步培养农民对土地政策的信任。(2)完善农村土地租赁市场和农村劳动力城乡流转市场的配套政策措施,激励土地市场和劳动力市场健康发育,为土地产权制度改革提高农业生产效率提供合适的制度环境。建议改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城市社会保障制度、户籍制度,倡导成立农民合作社等方式鼓励农民间合作,培养农民间的信用水平。
附件下载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