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5月16日上午,“农村土地资源多功能利用创新引智基地”引智专家学术报告在逸夫楼7021顺利举行。德国莱布尼兹转型经济农业发展研究所(IAMO)高级研究员孙战利应邀为我院学生作了题为《1980-2011年中国耕地时空变化及其驱动机制》的精彩报告。此次讲座由公共管理学院冯淑怡教授主持,全场座无虚席。
孙研究员讲到,自1979年以来,我国农地制度在土地利用强度、空间结构格局、土地制度设置等方面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他们使用1980年至2011年全国县级农业统计年度数据分析了水稻、玉米、小麦、大豆和马铃薯五种主要农作物的总耕地和收获面积的空间聚类和不平等的变化,并在此基础上,其利用空间面板回归方法,对五种作物主要栽培中心的耕地面积变化的影响因素进行了量化。
结果表明,随着时间的推移,主要作物的耕地面积和收获面积的确变得更加均匀。人口增加与专门种植这些作物的面积增加有关,而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和道路密度的增加对收获面积的范围产生了负面影响,可以说这反映了迅速的城市化和经济发展。总之越来越集中可能提供专业化和积极的集聚效应的机会,但由于越来越依赖较少的作物和较少的生产场所,可能降低粮食系统的弹性和农业的可持续性。
孙研究员的报告不仅专业而且丰富有趣,获得了在场同学的赞许,同时也激发了他们浓厚的兴趣,纷纷起来与孙研究员进行交流,现场学术气氛十分浓厚。最后,本次报告在同学们热烈的掌声中圆满结束。